当前位置: 首页 > 花诗花语 > 花语 >

解读古代的独特「花语」,感悟古人的智慧与才华,够精辟!

15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3-04 14:30:29    

花,是大自然对人类生活的馈赠。一年四季,每季都有当季的盛开之花,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各为一时之秀。中国古代,花的形象是文人墨客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形象,而且花的意义往往超越花的本身。比如,牡丹是富贵的象征,所以具有“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轰动效应;佛陀的“拈花一笑”,一切尽在金婆罗花里,不言自喻;在唐明皇眼里,美丽聪慧的杨贵妃就是一朵“解语花”,让人爱怜。

一日看尽长安花:金榜题名后的狂欢

在古代,莘莘学子们一生当中最兴奋的时刻莫过于“金榜题名”,它不仅意味着“鲤鱼跃龙门”从此人生将开启新的篇章,更是对N年寒窗之苦的报偿。所以,高中的学子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洋溢着无边的喜悦,甚至带着些许狂妄。

中了进士就是天子门生,当朝皇帝还会为新科进士们举办多场盛大party,其中的“杏园宴”最引人注目,这是新科进士们的初次聚会。据说当年孔子曾于杏林下讲学,所以杏花盛开的时节被定为发榜时节,画风不要太美!

唐代人以会玩乐而出名。在杏园宴中,有一个环节便是大家推举本届进士中最年轻的两位才俊充当“探花使”,让他俩先骑马游遍曲江以及长安城内的各大名园,采摘新鲜花朵供大家欣赏。这有点儿像贾宝玉在生日宴上被众姊妹选派去问栊翠庵的妙玉借一枝梅花。你想,这一路上该有多少围观群众为其打call,圈粉无数。接着,其他进士们随后而出,也去摘花。若有人比二少俊先折花归来,这二位就要被罚酒。最后大家在杏园宴上不醉不归,在落花中留下人生最炫美的一刻。

人面桃花相映红:爱情的幻影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春天,有一个叫崔护的二十三岁的年轻人科考落榜。为了散心,他于清明时节前往长安城南独自郊游。

走着走着,只见遍地桃花,灼灼其华,耀人眼目。崔护心中暗惊:想不到此处竟有如此“世外桃源”。他在桃花丛中徜徉,不知不觉走到桃林里的一户农家。他想去问农人要些水喝,开门的居然是一位美若桃花的妙龄少女,“人面桃花相映红”。

二人四目相对,都有些痴迷。然而在封建社会男女之大防的礼教束缚下,只能是一个在门口喝水,一个站在桃树下静静端详,内心的一湖春风虽已被风吹皱,但表面上却平静如常。喝完水后,一个道谢,一个离开。

第二年,崔护开运了,考中了进士。他又于清明时节前往城南,“去年今日此门中”。可是却发现院门深锁,“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为崔护开门的是一位老者。方知自去年崔护走后,那位姑娘竟然相思成疾,一病而终!

面对这场还没有开花就已夭折的“爱情”悲剧,崔护提笔写下了《题都城南庄》这首诗。从古至今写桃花的诗歌卷帙浩繁,但只有这一首让人铭记!只因那是在最美的时光里遇见了最美的你!

崔护活到七十四岁,官做到了节度使,但他被人记住的是这段年轻时的爱情幻影。

我花开后百花杀:一代枭雄黄巢的霸气侧露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少有诗才,五岁能诗。他家是富裕的盐商,家里人希望他能通过读书进入仕途。然而黄巢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他的《不第后赋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既是他锋芒反骨的外露,也是一首至今读来豪气冲天的诗篇。

黄巢爱菊,他留在《全唐诗》里的两首菊花诗,都是写菊的名篇。元稹爱菊的理由为“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带着几分勉强。但黄巢不是,他爱菊爱得直截了当,为菊花的“蕊寒香冷蝶难来”而抱不平,恨不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于桃花一处开。”

黄巢与菊花自小结缘。据说他五岁时,陪老爸赏菊。盐商出身的老爸文墨浅,为菊花连句而犯难。小黄巢随口而出:“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

黄巢也是个将“菊与刀”演绎到极致的人。他爱菊花的风骨,拿起了起义的长剑,发动的黄巢起义祸及大唐半壁江山,给予了唐王朝最沉重的打击。黄巢的菊花是沾染着鲜血的菊花。